2013-09-22

2013/9/22,動人心弦室內樂集音樂會聽後感

老實說,會來聽這場音樂會算是個意外,但收穫可能遠大於先前聽NSO演奏Bruckner第五號交響曲(阿,老實說我覺得那場的NSO還不錯,就是小號跟長短號一點音色也沒、弦樂有點不整齊、合聲效果略差以外...我認為是合格的演出,但回到家一看,挖大家都給惡評阿...= =於是就不想寫心得了)

我對Shumann跟Brahms的認識算是很平常:從交響曲入手,然後開始聽室內樂,交響曲嗎~手上的Shumann是Furtwangler版,尤其是第四號交響曲更是沒事就會拿出來聽一下;Brahms則是整套的Bohm版...除了第三號以外聽起來都有點悶...不過布拉姆斯本來就是會碎碎念的孤獨老男人,似乎也還好?(我也會碎碎念呢,總覺得可以體會他的心情)

從交響曲認識作曲家其實不是太好的策略,大概是我已經習慣這樣的聽覺效果(阿,「怎麼說的話要買兩廳院的票,交響曲聽起來一定比獨奏划算的啦~」←這肯定是錯誤的想法),開始聽舒曼的鋼琴曲時老覺得不太對勁,然後就從兒時情景一路聽回去...布拉姆斯?呃呃呃我除了鋼協跟小協以外不太熟...(不過小協很對我的胃口)

好吧,這些都跟今天聽的沒啥太大的關係,我喜歡舒曼的鋼琴,也喜歡布拉姆斯的室內樂,可是我對鋼琴四重奏一點都不熟...突然問我我可能還會搞錯編制,說出「阿不是兩把小提琴、一把大提琴、一台鋼琴?」這大概是要打屁股的程度。

買票的時候是個驚奇:我想買五百元的就好,到了現場一看...阿?第一排?以我以前的經驗來看,樂器的音量如果太大坐第一排會很慘...不過今天這樣一個半小時下來,沒覺得有甚麼不適,看來樂器數量少的都可以買第一排的票(阿,那上次Milos來台幹嘛排音樂廳給他,演奏廳不是更好嗎?我聽了半天只聽到音箱的聲音阿...顯然,我對音樂廳座位的選擇原則不能一體適用在演奏廳...)

除了音樂本身外,先說說別的。
拉小提琴的林先生真的很努力阿,從身體的擺動來看,他相當的投入,表現也聽不太出瑕疵(反正我跟這兩首曲子也不熟...)
拉中提琴的蔡先生相當的淡定,布拉姆斯最後拉到琴弓掉毛了還是很淡定的把樂曲處理完...
大提琴則是如泣如訴(好聳喔,不過大提琴的音域實在太像人了),一路表現都滿穩健的。
主角的鋼琴不用多說,只是我看演奏者似乎一直踩延音踏板(阿是嗎?其實那幾個踏板我不太會分,純粹是就演奏效果上聽來似乎如此),鋼琴我不太會認,但聽說兩廳院對鋼琴的保養不是很...呃...好吧這場應該沒走音。

這一場也沒聽到此起彼落的咳嗽聲(喔,還好我沒咳,我現在也會一咳就咳不停),水準算是很高,可惜聆聽的人數不夠多(早知道就換去800元的位置...),也有看到與自己年紀有一些落差的小聽眾...演奏者的學生嗎?以那個年紀要來聽這種嚴肅的東西不是太簡單的事情啊。

然後說說音樂本身。
兩首我都不太熟,也沒事先做功課,但以平常聽罐頭錄音的感覺而言,水準相當夠;然後台下麥克風收音好像是用ORTF。
兩首音樂比較起來(我試著忽略節目單上寫的東西,不然會很像在抄節目單),舒曼的情感比較外放一點,布拉姆斯很像是老男人一直在掙扎,內心波濤洶湧,最後留下一個不確定的答案,就這點而言...布拉姆斯這首四重奏莫名其妙地像馬勒的交響曲...

舒曼這首鋼琴四重奏的快板樂章都是很快(很趕,會替演奏者擔心的程度),但第一樂章開頭塑造出來的莊嚴感馬上轉變成活潑的感覺,一路延續到了下個樂章(兩個主題的互換有點妙...),再接上慢板,然後光輝燦爛的結束(三把弦樂器不斷重複著主題卻不會悶...),是首讓人不會無聊的曲子。

布拉姆斯的部分...呃,一開始就在碎碎念,絮絮滔滔,忽而情緒澎湃,忽而轉變成內省的姿態,誰說布拉姆斯難聽得懂呢(好像也沒人這樣說,可是我覺得我跟布拉姆斯的同步率越來越高了- -這絕對不是好現象!)到了最後,雖然沒找到...答案?作曲家還是試著用華麗一點的方式結束,可是聽者如我難免覺得不安,似乎還是有懸而未決的問題在那。

然後是掌聲出安可曲。
第一首安可...我只覺得主旋律很熟,很像是柴可夫斯夫或拉赫曼尼諾夫會寫的東西,直接讓人聯想到電影配樂...可是我最後還是沒想出來是甚麼曲子。
第二首安可...一聽到前奏就覺得不一樣,音階接近國樂,接著聽下來..這前奏根本就是「小城故事」吧?之後的段落差很多,但就算如此這旋律也是耳熟到不行,但我還是沒聽出哪首曲子...
嗯,演奏鋼琴的陳老師似乎有發現大家疑惑的眼神,演奏完以後似乎稍微瞥了一下台下的反應,不用太擔心,十分的不錯,只是觀眾應該會有種被突襲的感覺。

然後...我就去公司了,沒然後orz
這場音樂會算是意外的收穫,以此為本開始接觸各種多重奏型式的音樂應該是相當不錯的起點...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