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-07-08

crosspost-Mizuno Wave Rider 25-100km心得

轉貼自己的文章應該沒甚麼問題...
順便貼一下他站連結,雖然我應該還是使用這邊多

https://nonverbaloftaiwan.wordpress.com/2022/06/26/mizuno-wave-rider-25-100km%E5%BF%83%E5%BE%97/

以後台來說,我還是覺得blogger容易使用一點,所以往後更新(反正是寫來自娛自樂)還在考慮用哪邊。
 
-- 跑者(我)的能力:身高172CM/體重72~74公斤,正式半馬紀錄2:06,自測半馬破二;現在(2022年的夏日)的E配速6:05~6:15/KM,M配速5:40~6:00/KM,冬天應該還能再快一點。 

 -- 關於Wave Rider 25這雙鞋,擺在前面的結論 
 1.有很厚實的橡膠外底,考量到跑了100KM後僅僅有微幅的磨損(水泥地/PU跑道/柏油路/跑步機等場地都有,四個場地的比例大概是水泥地40KM,其他均分),上看6/700公里應該沒甚麼問題。
大底除了中間都鋪滿了X10橡膠


從側面可以看到很厚的大底橡膠


2.很有趣的中底反應,後跟硬/中足軟,跑的時候會覺得前後兩邊簡直不是同一雙鞋,因此,步頻轉換(尤其是後跟著地-維持步頻-中足發力這一段)的時候會有一種略為不協調的感覺。考慮到中足的柔軟程度,美津濃勉強有了可以對應各跑鞋大廠的新中底材料(不過性能上我覺得不如Nike的ZoomX/PUMA的Nitro Elite這種Pebax-based的中底) 
從側面去看中底可以看到全長的Enerzy Foam跟夾在雙層中底中間的藍色波浪片

後跟有標示Enerzy Foam,上面有立著的美津濃不死鳥標誌



3.鞋舌厚實,是我喜歡的類型,很舒服;兩層的工程網布鞋面會稍微不透氣一點。 從上方應該看得出來有兩層網布
Wave rider 25從上方看,可以看得出來鞋面的網布有兩層,鞋舌很厚也很舒服


4.適合輕鬆跑跟長跑,他的中底設計(中足軟後跟硬,照理來講要反過來會比較全能一點)邏輯不太適合Tempo或間歇這種跑法。
 -- 我心目中的美津濃 
跟美津濃跑鞋的緣分要從剛接觸跑步的時候開始講起。大學的時候,雖然學校也有辦杜鵑花節路跑之類的活動(其實公里數很短,我記得是5KM這種數字…現在也不太記得當初穿了甚麼鞋去跑),但我的活動主要是以單車社為主,跑步?呃不是很在乎… 一直要到開始工作了,為了多少減一點肥(不過其實這幾年跑下來我也沒有真的瘦下去…)才開始接觸跑步的知識,而我買的第一雙專業跑鞋就是Wave Rider 17。只是那時候其實不太會選鞋,買到寬楦版本,結果我怎麼跑怎麼起水泡,鞋本身也不是特別帥,後面就沒再買過美津濃的鞋(後來第一次買到合腳的鞋是亞瑟士的Nimbus,這次買鞋本來也有考慮要買Nimbus24,可是亞瑟士有改鞋型所以最後沒下手,下次買鞋應該會嘗試一下)。 

這幾年,各家鞋廠紛紛推出並換代新的跑鞋中底科技,美津濃確實不太顯眼-在我看來是有點故步自封;不過這雙Wave Rider25讓我來看,有感受到他們想要改變的誠意。
另一個角度的照片


--Wave Rider 25的初步印象 
而這雙Wave Rider25其實算是意外吧?我一開始就是想找長跑/輕鬆跑的用鞋,本來想買的是Wave Sky,剛好馬拉松世界的Wave sky 5沒我的尺寸了,挑來挑去(挑了滿久...其實本來是想買nimbus24或novablast2,可是鞋型有點不合;clifton8 2E版前掌空空的不太習慣)就買了這雙。
美津濃的鞋盒,還滿好看的其實

躺在鞋盒裡的Wave Rider 25



Wave Rider 25跟以往老氣的外型不同,鞋頭沒有另外補強,是用工程網布(看起來是裡外各一層)做的鞋面、也刻意露出招牌的Wave plate,在我的眼裡看起來,大概比N年前那雙Wave Rider17帥了四五倍有吧?至少可以把它當作運動穿搭的一部份了(我知道這幾年很流行老爹鞋當作穿搭,不過太醜的鞋我還是覺得不太行…) 

--100KM測試後,Wave Rider 25的性能? 
還是把鞋子拆解成各部份來說明好了 
1.大底的材料跟形狀 美津濃招牌的X10大底橡膠放起來是不小氣的(尤其你跟那些競速鞋比的話…),100KM後右腳後側有些微的磨損,不過真要講的話,這樣的磨損距離這雙鞋退休還早得很吧?附帶一提,這個程度的磨損會讓我覺得稍不如亞瑟士用的AHAR橡膠。

大底的中足到後跟處有露出這雙鞋最重要的科技-波浪片,回彈的力道是有,但要說比得上碳板鞋我是覺得差距太遠,以我現在跑起來的感覺,算是聊備一格的科技;對速度更慢的人應該比較有效一點,以前穿Wave Rider17的時候我也覺得很會彈,不過那時候的我應該只能跑個七八分速而已。 另外,大底的形狀沒有用上新的滾動科技,就平平的,很傳統,不像Nike 的Infinity run或亞瑟士的Glideride之類,有做一點跑步導引的形狀。
這個角度看比較明顯,鞋底沒有弄出時下流行的跑步導引形狀


2.中底的材料與跑感 
Wave Rider 25開始中底改用全長的Enerzy foam,要我來說的話,至少中底的軟彈程度已經可以接受了-尤其是中足觸地時候的緩衝,我想起一點數年前Pegasus turbo的感覺(當然,緩衝跟加速性能還是不如ZoomX的) 只是在我看來,中足處軟,但跑久了會比較多感受到後跟觸地的硬,照理來講都是用同一種材料才對,應該是因為波浪片的關係吧;後跟的緩衝照理來講是比前面還多了一點,卻沒有反應在感覺上。 中足的潰縮感很明顯,只是中足跟後跟感覺起來不太像同雙鞋的調性,這種潰縮感也不太利於加速(要發力的時候會感覺頓了一下),拿他當輕鬆跑或長跑的用途應該更為適合。

3.鞋面、鞋帶、鞋墊 這代跟我許久以前擁有的Wave Rider17不一樣,鞋頭沒有再做補強,鞋面是兩片工程網布構成的。下毛毛雨的天氣跑步的話,跟編織鞋面比濕的比較慢,但到了夏天就是反過來的情況-比方說我昨天在跑步機上跑了個半馬,整雙鞋是全濕的。工程網布的包覆性非常好,但在夏天使用的話,散熱會是個不小的問題、另外還有流汗的問題(可能要塑膠鞋面才能避免鞋面吸水的情形) 鞋帶原廠是配用棉質鞋帶,搭配有厚度的鞋舌,腳背這塊穿起來是相當舒服的,跟加強過的後跟跟領口一樣,牢牢的包覆著腳-不得不說很有美津濃的風格。 鞋墊我沒特別注意到甚麼-上面有美津濃的標誌,不過看起來對汗水沒轍,不死鳥的標誌在我數次使用後就掉下來了,鞋墊上的標誌是燙印的。 
這個角度是為了拍鞋墊,可以看到右腳的標誌已經掉一半了


--其他要注意的地方 

1.外表 在我看起來非常有起色,俐落許多,而且推出可供選擇的配色也很多,而且其實有編織鞋面版本,還挺吸引我的(工程網布就是熱了點)
看起來挺俐落的,不過美津濃其他的緩衝鞋比較沒這種感覺,Wave Duel也還不錯


2.尺寸 我的Wave Rider17是穿JP260,而且亞瑟士以前也都是穿JP260,所以我一開始是用這個尺寸去試的;只是亞瑟士的鞋型有變,我現在也不太確定我買亞瑟士的話該買甚麼尺寸(反而NIKE很穩定的US8.5=JP265,從Pegasus37/Zoomfly3/Pegasus Turbo/Vaporf;y Next%2/Invincible 2),而Wave Rider 25我是買D楦(普通楦)JP265。其實這個結果我還滿出乎意料的,因為以往買265尺寸的經驗都不太好(集中在愛迪達上面,現在想起來肯定是愛迪達的問題...Boston9/SL20都是怎麼跑怎麼起水泡的那種),也要謝謝馬拉松世界的店員幫我抓尺寸 
不過我的選擇基準是博客多水泡襪,他是比較厚的襪子(右下那隻就是)所以穿薄襪的話我不太確定要選哪個尺寸,我幾乎只用這組襪子當基準選鞋


3.散熱 工程網布真的比較熱...也許冬天會好一點,不過如果正常使用的話,這雙鞋到了12月也該退休了。 這次的開箱大概就這樣。

其實我還不太擅長寫這種文,配圖可能也不太適合,希望會越來越好;等這雙鞋400公里以後會弄個後期報告。 以上!



2022-05-11

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 跑鞋80km心得

在寫寫這雙鞋之前,先寫寫我本人的跑步經歷
個人身高體重172/73,最長跑過半馬,速度是2小時6分,小菜雞一枚(不過現在半馬應該有把握能進兩小時了,年底分曉)

跑步大概也幾年了,用過的鞋款:

Mizuno:Rider 17(這樣一看,原來我開始跑步這麼久了?今年的Rider是25;這雙Rider17買寬楦JP26,可是跑著跑著起了大水泡...)

Asics:Nimbus18/Nimubs 20/Tartherzeal 6(D楦,US8/JP26)

Nike: Pegasus Turbo/Zoomfly 3/Pegasus37/Epic React/Vaporfly next%(幾乎都是US8.5/JP26.5,Turbo是US8/JP26可是腳左右太緊,Zoomfly3跟飛馬37都偏小半號,Fit上沒有大問題,Epic React太長而且鞋底實在超不耐磨...Vaporfly還沒上路過)

Adidas:Boston6(半馬最好成績應該是用他跑的,可惜Adidas跑鞋我找不到合適的尺寸...完賽後起了超大顆水泡,US8/JP26)/Boston9/SL20(都US8.5/JP26.5,結果就是前後太長...,加上足弓也有點問題...結果是SL20很快捐出去了,無法忍受,Boston9後跟磨破了一個大洞只好丟掉)

這樣一看是不少鞋了,只是壽終正寢的很少,鞋子不是壞掉就是跑一跑會起水泡,如果腳會起水泡我就會想辦法捐了(只有Asics那幾雙完全Fit又壽終正寢)


言歸正傳,我肯定不是甚麼菁英跑者,充其量算是跑者的中後段班,那這雙起碼也拿過奧運銅牌的Super shoes我穿起來怎麼樣呢?就從我的角度來一個個介紹。

一.Fit/楦頭

對我來說,最困擾的挑鞋缺點就是跑步當中會不會起水泡,而這種東西又很個人...

Puma這雙鞋是正好Fit的那種-腳的左右沒有被侷限但又剛好貼合的感覺,拇指離鞋頭正好1.5公分,對我來說就是沒辦法再要求甚麼了,鞋型跟Asics D楦的fit相近。

剛拿到鞋時候拍的照片,襪子穿黑色所以看起來鞋子是黑色

二.鞋面材料/鞋舌

鞋面是跟Nike Zoomfly3類似的塑膠鞋面,很薄(也大概因此,腳的左右側沒有被侷限的感覺)也很貼合腳部,跟Deviate Nitro/Liberate Nitro應該是差不多的材質(前面兩雙只有試鞋的時候把玩一下,比起來有沒有比較輕我是不知道)。也因為很薄的關係,襪子穿甚麼顏色他就會變成甚麼顏色,如果沒穿襪子就會看到五趾,這樣一想挺魔幻的。另外,下雨天鞋面溼掉的話跟編織鞋面的鞋相比沒感覺,但我不很確定這個鞋面有沒有防潑水;也因為鞋面很薄,幾乎沒有包覆感,鞋面耐用度還需要經過一番考驗,腳後跟沒有TPU保護片所以我還滿不習慣的(就感覺空空的)

這張可以看得出來鞋面很薄而且透光,可以看到我的手指
鞋身跟鞋舌本身都很薄,所以其實不太好固定(其實有沒有都沒差,但對不齊就有煩躁感),我穿這雙鞋的時候常要花點時間套進去然後整理鞋舌,這是比較明顯的一個缺點。

三.中底材料/足跟差

好像輪不到我講...是用了Nitro Elite,說是超臨界發泡的Pebax材料,跑了一陣子後,中底也的確有當年Pegasus Turbo的感覺,既軟又彈,只是他是需要訓鞋的,這感覺並不是剛出來就有;至於碳板,其實它的存在感沒有很高(尤其在輕鬆跑的時候),不過以全能訓練鞋來說這應該算是好事,後面提到跑感會說。

足跟差8mm,我以往穿過的鞋大概只有Zoomfly3是這個足跟差,所以會把Zoomfly3當成主要的對比對象-畢竟不看重量的話,兩雙鞋都有碳板,鞋面材料類似,還是有可比之處。

拍這張是為了Nitro Elite的字樣...
四.大底材料

...感覺好像在混字數,不過以80公里的磨耗來說,這雙鞋用的Puma Grip LT我覺得算優秀,幾乎沒有甚麼磨的感覺(考慮到我有50公里在水泥地-還是濕的上面練跑,感覺就更強),本來以為這種Super shoes都不耐磨,現在看起來,Nike的鞋子在耐磨上應該都贏不了他;他牌就不評論了,不過我預測會有Asics的水準。

大底經過一番操練以後看起來還是跟剛來的時候一樣


五.跑感

這就複雜了...

1.這是一雙很輕的鞋(官方數據19xg @ US9,我自己穿US8可以預期在180g左右),但我最長跑到半馬的距離(嗯,E-pace/水泥地)卻從來沒有覺得缺乏避震!果然那個厚厚的中底不是放著好看的。

2.這鞋跑起來很奇怪,他是碳板鞋,跑起來像沒碳板(當然還是有推力,只是我覺得還沒有Zoomfly3明顯);他也是厚底鞋,可是跑起來像是不缺避震的薄底(也就是有貼地感),非常奇妙。而且剛拿到鞋的時候沒有的軟彈感(只覺得很輕),稍微跑一下就全跑出來了(而且那個感覺還越跑越多,推測還是要訓一下鞋),我個人是沒碰到過這麼怪的鞋就是。

3.幾乎能勝任全速域。舉凡輕鬆跑(6分多一點)/節奏跑(大概5分速)/火力全開跑(我個人啦,比四分速快一點)他都能很好的反應,而且碳板這麼沒侵略性感覺上也保護了腳踝(這雙鞋的腳踝處沒有保護片,但考慮到跑起來不太會被絆到,我覺得還行;碳板的推進感沒Zoomfly3明顯),我個人感覺非常的優秀;上一雙能這樣搞的鞋子還是Pegasus Turbo,可是重量跟Fit都明顯不能比。

4.潰縮感跟回彈都很明顯,但對腳還算友善;但如果把對Vaporfly的預期放在他身上應該不適合。

六.總結
這是一雙好鞋,絕對是;不過還是希望有興趣的人去試穿再決定,畢竟鞋子套上腳的時候並不是很好弄,鞋舌也不太好固定。

如果我個人要打個分數,那應該是9.6/10 左右。

以上




2021-11-12

20211112-TSO-Inbal與陳毓襄-巨人的誕生速記

 今天是我第一次聽TSO...
因為有買陳毓襄的李斯特超技練習曲CD,對她的實力有點概念(我想應該還是可以勝任),手上也有Exton Inbal指揮的馬勒十CD,唯一沒概念的是TSO,不過從結果來看沒讓我失望就是了。

曲目:

拉威爾:G大調鋼琴協奏曲

我事前就在懷疑曲目的安排有問題,拉威爾這首鋼琴協奏曲才二十分鐘出頭,難道演完就換半場?後來才發現鋼琴家有預謀(?)

這首曲子不論樂團音色(有一些地方聽起來就是怪怪,國內樂團的常態),可以說上是超常發揮,包括鋼琴家本人;不過鋼琴的部分一開始聽起來有點不穩,後來鋼琴家也有解釋是有手受傷的原因。度過了那一段之後,鋼琴聽起來算得上揮灑自如,我認為發揮上比先前NSO VS 盧易之(葛利格鋼琴協奏曲)的發揮略好一點。

安可曲:大波蘭舞曲

原來事先就有要安排這一段,解開了我心中的謎團。這個部分整體來說我覺得比拉威爾的部分平均水準稍好一點,而且以安可曲來說誠意太足。

中場跑去小閔那看看有甚麼可以買的(不過我一開始沒認出他是小閔...也沒看到名牌)

下半場:

貝多芬第三號交響曲「英雄」

如果用CD的版本來比是嚴苛了點,還是聽得出樂團的音色問題,但也聽得出他們有確實下苦功。坦白講,中間有一段時間我有在聽CD的錯覺(當然這段時間持續的不太長),我想這種程度已經不太容易達到了。Inbal的速度看起來還是比較快的,整首曲子應該是44/45分左右?

聽得很開心所以最後跟小閔買了一套Inbal的馬勒...

2021-10-30

20211029-長榮交響樂團-力晶2021藝文饗宴:幸福之聲-孟德爾頌協奏曲音樂會-速記

 本來是要買NSO+剛好有空,看到這場有力晶贊助就聽看看了
對長榮交響樂團的聲音沒甚麼概念所以沒放甚麼期望(好歹我有聽過幾場幾年前的NSO...上週再聽覺得有長足進步)

仲夏夜序曲:

弦樂這邊沒感覺到甚麼問題,不過長笛聽起來像是沒有好好排演過,兩支長笛出來的時間點不一樣,導致我整首曲子都在看長笛那邊有沒有出包(我不太相信他曲子是這樣寫,因為音量忽大忽小的音色也不對)

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:

這邊好一點,起碼獨奏家聽起來該有的都有,音量也足夠(我今天坐三樓5排),樂團聽起來沒甚麼紕漏,不過要說亮點也沒有,可惜了點。

安可聽不太懂(因為沒聽清楚他講拉了甚麼曲子),不過還滿有感覺

中場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聽還是走人(因為花了比預期多的時間),最後還是坐回去。

E大調第一號雙鋼琴協奏曲:

我本來以為我沒聽過這首曲子,聽了一下覺得好熟,應該是最近有聽過。

樂團狀況看起來算是繼續維持,不過我注意到有一個長笛手不見了(嗯就是我覺得況不太好的那個),不過聽起來沒差很多。

至於雙鋼琴...

我老實說,聽了半天實在不知道為什麼要用雙鋼琴,感覺沒有讓雙鋼琴的優點發揮到,大概也是這首曲子不算那麼受歡迎的原因之一。

G大調第一號鋼琴協奏曲:

這首才是以為有聽過結果沒聽過的。我對樂團沒太大意見,不過嚴俊傑頭在那邊晃啊晃的實在很搶眼,想巴下去(不對)

看他的演奏狀況,感覺比上週盧易之/葛利格鋼協應付得要好(不過上週的曲目我覺得好聽得多...),比較游刃有餘的樣子。

另外觀察到長榮交響樂團大部分是女性,跟一般管弦樂團的配置有差距。

大概是這樣